Ekottarāgama 增壹阿含經

39.10 (一〇)七車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 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滿願子亦 將五百比丘遊本生處。爾時,世尊於羅閱 城九十日夏坐已,漸漸在人間遊化,來至 舍衛城中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眾多比丘各 散在人間,亦來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問諸比丘:「汝等為在何處夏坐?」

諸比丘對曰:「在本所生處而受夏坐。」

世尊 告曰:「汝等所生之處比丘之中,能自行阿練 若,復能稱譽阿練若,自行乞食,復教他人 使行乞食,不失時宜,自著補納衣,復教 他人使著補納衣,自修知足,亦復歎譽 知足之行,自行少欲,亦復歎說少欲之 行,自樂閑靜之處,復教他人在閑靜之 處,自守其行,復教他人使守其行,己身戒 具清淨,復教他人使修其戒,己身三昧成 就,復教他人使行三昧,己身智慧成就,復 教他人使行智慧,己身解脫成就,復教他 人使行解脫,己身解脫見慧成就,復教他 人使行此法,身能教化不有厭足,說法無 懈倦。」

爾時,諸比丘白世尊言:「比丘滿願子 於此諸比丘中,堪任教化,己身修阿練若 行,亦復歎譽阿練若行,己身著補納衣,少 欲知足,精進勇猛,乞食,樂閑靜之處,戒、三 昧、智慧、解脫、解脫見慧成就,復教他人使 行此法,自能教化,說法無厭足。」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說微妙法。是時,諸比 丘聞佛說法已,小停左右,便從坐起,遶 佛三匝,便退而去。

爾時,舍利弗去世尊不 遠,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在前。爾時,舍利 弗便作是念:「今滿願子快得善利。所以然 者,諸梵行比丘歎譽其德,然復世尊稱可其 語,亦不逆之。我當何日與彼人得共相見, 與其談論?」

是時,滿願子於本生處,教化周 訖,漸漸人間教化,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爾時,世尊漸與說法。是時,滿願 子聞說法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 去。以尼師檀著右肩上,往詣晝闇園中。

爾時,有一比丘,遙見滿願子以尼師檀著 右肩上,至彼園中,見已,即往至舍利弗所, 白舍利弗言:「世尊常所歎滿願子方至 如來所,從佛聞法,今詣園中,尊者宜知 是時。」

是時,舍利弗聞比丘語,即從坐起,以 尼師檀著右肩上,往至彼園中。

是時,滿願 子在一樹下結跏趺坐,舍利弗亦復在一 樹下端坐思惟。是時,舍利弗便從坐起, 往至滿願子所。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 爾時,舍利弗問滿願子曰:「云何,滿願子。為 由世尊得修梵行為弟子乎?」

滿願子報 曰:「如是,如是。」

時,舍利弗復問曰:「復因世 尊得修清淨戒乎?」

滿願子言:「非也。」

舍利弗 言:「為由心清淨於如來所,而修梵行乎?」

滿願子報曰:「非也。」

舍利弗言:「為見清淨於 如來所,得修梵行乎?」

滿願子報曰:「非也。」

利弗言:「云何為無猶豫,得修梵行乎?」

滿願 子報曰:「非也。」

舍利弗曰:「為由行跡清淨,得 修梵行乎?」

滿願子報曰:「非也。」

舍利弗言:「云 何於道之中,智修清淨,得修梵行乎?」

滿 願子報曰:「非也。」

舍利弗言:「云何知見清淨, 得修梵行乎?」

滿願子報曰:「非也。」

舍利弗言: 「我今所問,於如來所,得修梵行乎?汝復報 吾言:『如是。』吾復問,智慧、心清淨,道知見清 淨,得修梵行耶?汝復言:『非也。』汝今云何 於如來所,得修梵行耶?」

滿願子報曰:「戒清 淨義者,能使心清淨,心清淨義者,能使見清 淨,見清淨義者,能使無猶豫清淨,無猶豫 清淨義者,能使行跡清淨,行跡清淨義者,能 使道清淨,道清淨義者,能使知見清淨,知見 清淨義者,能使入涅槃義,是謂於如來所 得修梵行。」

舍利弗言:「汝今所說義,何所趣 向?」

滿願子言:「我今當引譬喻解此義,智者 以譬喻解此義,智者自寤。猶如今日波 斯匿王,從舍衛城至婆祇國,兩國中間布 七乘車。是時,波斯匿王出城先乘一車,至 第二車,即乘第二車,復捨第一車,小復前行, 乘第三車而捨第二車,小復前行,乘第四 車而捨第三車,小復前行,乘第五車而捨 第四車,又復前行,乘第六車而捨第五車, 又復前行,乘第七車而捨第六車,入婆 祇國。是時,波斯匿王以至宮中。設有人問: 『大王今日為乘何等車來至此宮?』彼王欲 何報。」

舍利弗報言:「設當有人問者,當如是 報曰:『吾出舍衛城,先乘第一車至第二車, 復捨第二車乘第三車,復捨第三車乘 第四車,復捨第四車乘第五車,復捨第 五車乘第六車,復捨第六車乘第七車, 至婆祇國。』所以然者,皆由前車至第二 車,展轉相因,得至彼國。設有人問者,應當 作是報之。」

滿 子報曰:「戒清淨義,亦復如 是。由心清淨,得見清淨,由見清淨,得至 除猶豫清淨,由無猶豫義,得至行跡清淨, 由行跡清淨義,得至道清淨,由道清淨義, 得至知見清淨,由知見清淨義,得至涅槃 義,於如來所得修梵行。所以然者,戒清 淨義者,是受入之貌,然如來說使除受入, 心清淨義亦是受入之貌,然如來說除受入, 乃至知見之義亦是受入,如來說除受入,乃 至涅槃。如來所得修梵行。若當戒清淨,於 如來所得修梵行者,凡夫之人亦當取滅 度。所以然者,凡夫之人亦有此戒法,世尊 所說者,以次成道,得至涅槃界,非獨戒清 淨,得至滅度。猶如有欲上七重樓上,要 當以次而至。戒清淨義,亦復如是。漸漸至 心,由心至見,由見至無猶豫,由無猶 豫淨至於行跡,由淨行跡得至於道, 由於淨道得至知見,由淨知見得至涅 槃。」

是時,舍利弗即稱:「善哉!善哉!快說此義, 汝今為名何等?諸比丘梵行之人,稱汝何 等號?」

滿願子言:「我今名為滿願子,母姓 彌多那尼。」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滿願子! 賢聖法中實無等倫,懷抱甘露,演布無 窮,我今所問甚深之義,汝盡演說。設當 諸梵行人以首戴行世間,猶不能得報 其恩。其有來親近問訊者,彼人快得善利, 我今亦得其善利,承受其教。」

滿願子報曰: 「善哉!善哉!如汝所言。汝今為名何等?諸比 丘為何等號?」

舍利弗報曰:「我名憂波 提舍,母名舍利,諸比丘號吾為舍利弗。」 滿願子言:「我今與大人共論,先亦不知法 之大主來至此間,設當知尊者舍利弗來 至此者,亦無此辯共相酬答,然尊問此甚 深之義,尋時發遣。善哉!舍利弗!佛弟子中 最為上首,恒以甘露法味而自娛樂,設當 諸梵行人,以首戴尊者舍利弗行世間,從 歲至歲,猶不能報斯須之恩。其有眾生 來問訊尊者、親近者,彼人快得善利,我等 亦快得善利。」

爾時,二賢在彼園共如是論 議。

是時,二人各聞所說,歡喜奉行。

等法及晝度  水及城郭喻
識、均頭、二輪  波蜜及七車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