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ottarāgama 增壹阿含經
45.2 (二)
是時,尊者舍利弗、尊 者目乾連於彼夏坐已,將五百比丘在人 間遊化,漸漸來至釋翅村中。爾時,行來比丘 及住比丘各各自相謂言,共相問訊,又且 聲音高大。爾時,世尊聞諸比丘音響高大, 即告阿難曰:「今此園中是誰音響,聲大乃 爾,如似破木石之聲。」
阿難白佛言:「今舍利 弗及目連將五百比丘來在此,行來比丘、 久住比丘共相問訊,故有此聲耳。」
是時,阿難受教已,即往至舍利弗、目乾 連比丘所,即語之曰:「世尊有教,速離此去, 不須住此。」
爾時,諸釋聞舍利弗、目乾連比丘 為世尊所遣,即往至舍利弗、目乾連比丘 所,頭面禮足,白舍利弗曰:「諸賢!欲何所趣 向?」
是時,諸釋白舍利弗言:「諸賢!小留意,我 等當向如來懺悔。」
是時,諸釋即往至世尊 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唯願世 尊原捨遠來比丘過咎,唯願世尊以時教 誨。其中遠來比丘初學道者,新來入法中, 未覲尊顏,備有變悔之心,猶如茂苗不遇 潤澤,便不成就。今此比丘亦復如是,不覲 如來而去者,恐能有變悔之心。」
是時,梵天 王知如來心中所念,猶如力士屈伸臂 頃,從梵天沒,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 面立。爾時,梵天王白世尊言:「唯願世尊 原捨遠來比丘所作愆過,以時教誨!其 中或有比丘未究竟者,便懷變悔之心。彼 人不覩如來顏像,便有變意,還就本業。亦 如新生犢子,生失其母,憂愁不食。此亦如 是,若新學比丘不得覩如來者,便當遠 離此正法。」
爾時,世尊便受釋種之諫,及梵 天王犢子之喻。是時,世尊顧盻,阿難便生斯 念:「如來以受諸人民及天人之諫。」是時, 阿難即往至舍利弗、目乾連比丘所,而語 之曰:「如來欲得與眾僧相見,天及人民 皆陳啟此理。」
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曰:「汝 等各收攝衣鉢,共往世尊所,然如來已 受我等懺悔。」
是時,舍利弗、目揵連將五百 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舍利弗言:「向者如來遣諸眾僧,我 便作是念:『如來好遊閑靜,獨處無為,不樂 在閙,是故遣諸聖眾耳。』」
舍利弗 白佛言:「時我,世尊!復生此念:『我亦當在 閑靜獨遊,不處市閙中。』」
佛告舍利弗曰: 「勿作是語,亦莫生此念,云我當在閑靜 之處也。如今聖眾之累,豈非依舍利弗、目 乾連比丘乎?」
目乾連白佛言: 「如來遣眾僧,我便生斯念:『如來欲得獨處 無為,故遣聖眾耳。』」
目乾連白佛言:「然今如來遣諸 聖眾,我等宜還收集之,令不分散。」
佛告目 乾連:「善哉!目連!如汝所說,眾中之標 首,唯吾與汝二人耳。自今已往,目乾連 當教誨諸後學比丘,使長夜之中永處安 隱之處,無令中退,墮落生死。若有比丘 成就九法者,於現法中不得長大。云何為 九?與惡知識從事親近,非事恒喜遊行,恒 抱長患,好畜財貨,貪著衣鉢,多虛乾妄 亂意非定,無有慧明,不解義趣,不隨時 受誨。是謂,目連!若比丘成就此九者,於 現法中不得長大有所潤及。
「設有比丘 能成就九者便有所成辦。云何為九?與 善知識從事,修行正法不著邪業,恒遊 獨處不樂人間,少病無患,亦復不多畜諸 財寶,不貪著衣鉢,勤行精進無有亂心,聞 義便解更不中受,隨時聽法無有厭足。 是謂,目連!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於現 法中多所饒益。是故,目連,當念勤加往 誨諸比丘,使長夜之中致無為之處。」
「常念自覺悟, 勿著於非法,
所修應正行, 得度生死難。
作是而獲是, 作此獲此福,
眾生流浪久, 斷於老病死。
以辦更不習, 復更造非行,
如此放逸人, 成於有漏行。
設有勤加心, 恒在心首者,
展轉相教誡, 便成無漏人。
是時,世尊與諸比丘說極妙之 法,令發歡喜之心。是時,諸比丘聞法已, 於彼眾中六十餘比丘漏盡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