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ṃyuktāgama (2nd)別譯雜阿含經
SA-2 186(一八六)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須達多長者有少因緣,從舍衛國至王舍城,詣護彌長者家,見其家中,竟夜不睡,破薪然火,辦諸供具,安置高座,敷諸床榻。須達多長者見是事已,作是思惟:「今此長者施設供具,為欲結婚歡樂宴會?為欲屈彼頻婆娑羅王及大臣乎?」復更思念:「若請國王,及以官屬,婚姻宴會,而此長者不應躬身,而自栖栖,執於勞苦,然火作食;必有勝人,不審是誰?我今當問。」思惟是已,即以所念,問於長者。
時護彌長者即答之曰:「我亦不為婚姻歡會,亦不屈請頻婆娑羅王及大臣等,而為此會。我於明日,將欲請佛及比丘僧,故設斯供。」
護彌答言:「釋種出家,剃除鬚髮,成於無上正真之道,號曰為佛。」
長者答曰:「若剎利子,剃除鬚髮,逐佛出家。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如是之等,信家非家,隨佛出家,是名為僧。我於今者,請佛及僧。」
護彌答言:「如來近在迦蘭陀林,爾今小待,佛當自來受我供養。」
時須達多內心踊躍,思覩世尊,便小睡眠,眠已尋寤,天猶未曉,意謂平旦,即便早起,趣於城門。然彼城門,初夜後夜二時常開。時須達多既至門下,見城門開,謂天已曉,即出門外,欲詣佛所。先以念佛故,有光明來照其身。到城外已,見一天祠,即時繞祠,恭敬禮拜,還復黑闇,心自念言:「天大黑闇,若人非人,或能害我,當還入城。」
時尸婆天神放光照曜,乃至祇洹悉皆大明。天神即語須達多言:「汝可前進,不宜退還。」爾時天神即說偈言:
「假使百匹馬, 載滿眾珍寶,
并及百金人, 以持用布施,
如是展轉施, 遍滿閻浮提,
如是功德聚, 以用為一分,
不如有一人, 發心向佛所,
舉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假使雪山中, 所有大力象,
其數足滿百, 金寶莊挍身,
其體甚姝大, 其行極迅疾,
暴逸倍有力, 滿載諸雜寶,
以此用布施, 不如向佛所,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中一。
假使劍摩耆, 所出之寶女,
顏容甚端嚴, 其數足滿百,
瓔珞以嚴身, 真金為首飾,
頭著寶珠瓔, 以此用布施,
所得之功德, 不如向佛所,
舉足行一步, 十六分中一。
是故我勸爾, 於此莫退還。」
天即答言:「我是汝昔日親舊善身摩納,於舍利弗、大目連所,臨終之時,生歡喜心,命終生天,得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子。我於如來弟子所,發心隨喜,尚獲此福,況復佛也?」
時須達多復自念言:「今此天神稱讚乃爾,以此量之,必知彼人功德尊勝。」爾時,世尊露地經行,須達多長者即詣佛所,初見世尊,不知禮敬,輒前直坐。時彼天神化作婆羅門,來至佛所,繞佛三匝,頂禮恭敬,然後就坐。時須達多既見之已,方效於彼,禮敬而坐,問訊:「不審聖體安樂以不?」
爾時,世尊即將長者須達多入於房中,敷座而坐。時須達多禮佛足已,在一面坐。佛為種種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出要為樂。佛知須達多心意專正,踊躍歡喜,佛為說四真諦,即於座上見四真諦,如新淨[疊*毛]易受染色,須達多易悟,亦復如是,見法證法,斷八十億洞然之結,得須陀洹。即從座起,整衣服,禮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名須達多,我以布施貧乏之故,諸人稱為給孤獨氏。」
須達白言:「我所出生舍衛國,唯願世尊往詣彼國,我當終身施設供養。」
須達多白佛言:「世尊但往於彼,我當營造,使諸比丘來往於彼。」爾時如來默然受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