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ṃyuktāgama (2nd)別譯雜阿含經
SA-2 75(七五)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曰卑嶷,往詣佛所,面於佛前,不善口意,罵詈世尊,加諸誹謗種種觸惱。爾時,如來見聞是已,語卑嶷言:「譬如世間,於大節會,鋸無提日。當於其夜,汝於彼時,頗以衣服、瓔珞、種種餚饍,餉親戚不?」
佛言:「如是,如是。卑嶷!汝於如來、至真、等正覺所,面加罵辱,作諸謗毀,種種觸惱。汝雖與我,我不受取。譬如世人,有所捨與,前者受取,是名捨與,亦名受取。有人雖施,前人不受,是名為捨,不名為受。若人罵詈、瞋打、毀呰,更還報者,是名為捨,是名為受。若人罵詈、瞋打、毀呰,忍不加報,是名為捨,不名為受。」
卑嶷言:「瞿曇!我聞先舊長老宿德咸作是言:『世若有佛、無上正真、等正覺,面前罵詈,終不生惱。』我今罵汝,汝便生惱。」
「無有瞋恚者, 於何而得瞋?
調順正命者, 無瞋汝當知。
若瞋不報瞋, 鬪戰難為勝;
若不加報者, 是則名為上。
不瞋勝於瞋, 行善勝不善;
布施勝慳貪, 實言勝妄語;
不瞋不害者, 常與賢聖俱。
近諸惡人者, 積瞋如丘山。
瞋恚如狂馬, 制之由轡勒;
轡勒未為堅, 制心乃名堅。
是故我今者, 名為善調乘。」